小儿推拿位置和推拿手法大全_小儿推拿穴位 全球热资讯

2023-06-01 19:23:08 来源:互联网

你们好,最近小未来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小儿推拿位置和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穴位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1.拯救竹子(天门)


【资料图】

2、【位置】眉毛距离前发际线呈一条直线。

3、【操作】拇指自下而上交替推动。

4、【次数】30到50次。

5、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焦虑等。

6、【临床应用】推藏竹能祛风解表,开窍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常与推宫、蹭太阳结合;对于烦躁不安者,通常与清肝经、按百会穴同用。

7、2.坎宫(眉弓)

8、【位置】从眉间沿眉间形成一条水平线。

9、【操作】两拇指从眉心向眉间推。

10、【次数】30到50次。

11、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

12、【临床应用】推坤功能祛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推竹揉太阳;若用于治疗结膜充血疼痛,一般与清肝经、揉捏小天心、清河水同用。也可将穿刺出血处推回或采用捏法,以增强疗效。

13、3.山根(山风)

14、【位置】两眼内眦之间。

15、【操作】拇指指甲捏。

16、【次数】3到5次。

17、主治:惊风抽搐。

18、【临床应用】捏山根具有开窍安神的作用。用于惊悸、昏迷、抽搐,常与掐中、掐老龙合用。此穴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与年首、准头等穴一起用于诊断。比如山根处的青筋显示脾胃虚寒或惊风。

19、4、颊车(下颌)

20、【位置】耳朵下一寸下颌骨陷在上面的咬肌里。

21、【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

22、【次数】 5到10次。

23、【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24、【临床应用】 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25、5、囟门

26、【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27、【操作】 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

28、【次数】 推或揉,各50到100次。

29、【主治】 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30、【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31、6、耳后高骨

32、【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33、【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34、【次数】 30到50次。

35、【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36、【临床应用】 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37、7、天柱(颈骨)

38、【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39、【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40、【次数】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41、【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42、【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

43、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以上就是小儿推拿穴位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 【环球财经】中企参建巴西布济乌斯油田五期项目投产|环球即时看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